找到29条结果

  • 0.5℃以下,无法改善核心体温或全身症状。 三、发热评估分层管理 月龄分层就诊标准 <2月龄:肛温≥38℃需立即就诊(警惕细菌性脑膜炎) 2-3月龄:肛温≥38℃且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史)需紧急评估 预警体征识别 新增中毒样症状评估:包括呻吟、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等,提示脓毒症可能。 四、退热药热性惊厥的关系澄清 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多中心研究证实,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均无法降低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处理原则:急性期以保护气道为主,惊厥持续>5分钟启用二线药物。 五、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管理要点 强调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观察精神状态、要保证液体摄入、要
    宁铂涛 主任医师 2025-03-08 22:46:18
  • 临床上宝宝高热抽搐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对于宝宝高热抽搐,临床首先要除外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例如脑膜炎、脑炎等,在夏天要想到乙型脑炎和中毒性菌痢的可能,而在冬春天则需要警惕流行性脑膜脑炎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热惊厥,由于6个月至3岁的小孩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就特别容易诱发惊厥。但高热惊厥的小孩临床虽然会多次发生惊厥,但大多数患儿在感染控制后伴随着体温的下降,临床并没有异常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电图也完全正常。而且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在以后的随访观察中,小孩的高热惊厥多半都会缓解或消失。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部分小孩依然有存在癫痫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2020-05-13 21:19:20
  • 、喉炎等并发症,部分孩子高热时会出现惊厥表现,这时候家长就慌了,那么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首先,不要慌张,马上将孩子头、身体侧向一边,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不要向孩子口中塞任何东西,更不能喂服药物,也不需要有“压人中”等动作;注意监测孩子的体温,如果此时孩子有高热,4小时内孩子未使用退热药,可使用肛塞方式予退热药,切记不可口服药物。如果旁边有2个或2个以上家长,可协助使用手机等设备将患儿惊厥时的表现录下来,帮忙记录孩子惊厥发生时家长都做了哪些处理,以便就医时让医生详细直观了解孩子症状表现和用药经过。一般高热惊厥时孩子抽搐时间不超过5分钟,如果孩子惊厥时间长,意识丧失超过5分钟,需
    曾锦华 主治医师 2023-02-23 09:57:46
  • 近期新冠感染人数急剧上升,不少人出现发热、咽痛及咳嗽等症状,总结一部分治疗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根据口腔温度划分:低热 37.3~38℃;中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 常用药物:     高热惊厥:小儿常见急症,多见于1-6岁小孩,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发热初期(12小时内)。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部青紫)。惊厥频繁或持续发作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影响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仅限一般常规处理,如
    朱腾腾 住院医师 2022-12-27 20:55:25
  • 考虑补服后的危害;如果无法口服退热药可换用直肠栓剂。4.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如果宝宝手脚暖和、睡觉安稳,暂时不需要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温散热,监测体温;如果宝宝手脚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可以叫起来喂药或直肠栓剂给药。5.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四、发热时如何居家护理1.环境休息: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1次。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多饮水、多休息。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食欲等状态。4.饮食:选择
    魏金凤 主任医师 2024-09-20 18:32:01
  • 人为什么会发热? 为了生存。通过发热,限制细菌、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之后通过免疫系统释放各种抗体、免疫因子等消灭这些病原。所以发热是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免疫反应。 2. 体温多少度是发热? 体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为方便处理,参考大多数人的体温波动情况,定了个标准。肛温不超过 38 摄氏度,腋温、耳温不超过 37.5 摄氏度,且一天波动范围不大于1度为正常体温。 3. 发热会不会烧坏脑子?会不会烧成肺炎? 不会。发热是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免疫反应。如果病原体直接侵入了脑实质,肺实质,引起了脑膜炎,肺炎,可以出现发热、惊厥、咳嗽等症状。 4.
    陈军民 副主任医师 2024-11-21 09:06:07
  • 婴儿发热总是事出有因的,临床上多半和感染有关,因此,作为家长,第一,当务之急是先带宝宝去医院看看,明确诊断后再作处理。第二,这个年龄段宝宝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因此宝宝高热时衣服应该少穿,切忌保暖过度,多喝水将有助于体内热量的发散,家里应保持空气流通。第三,宝宝体温超过38.5度临床给予美林或泰诺林降温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通常宝宝的体温还会波动,临床针对宝宝反复发热,除了配合其它处理外,4至6小时后药物依然可以重复使用。第四,婴儿发热多半和感染有关,而感染的控制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临床在观察和治疗的同时,家长对宝宝发热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2020-05-13 20:30:47
  •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症状。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热射病来说,早期预防是关键。 如何预防热射病发生? 如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恍惚、严重的口渴和出汗多等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环境下,多喝含盐分的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07-16 18:22:37
  • 宝宝发热抽搐肯定是不正常而且必须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的。宝宝发热抽搐首先要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例如脑膜炎、脑炎等,在夏天我们要想到乙型脑炎的可能,在冬天则需要警惕流行性脑炎的发生。目前临床上6个月至3岁的小孩常常在高热后出现抽搐,但多数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宝宝体温下降后神志清楚,没有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电图也没有异常改变,我们称之为高热惊厥,临床这种现象是宝宝在这一特殊的年龄段因为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诱发惊厥所致。虽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小孩高热惊厥多半都会缓解或消失,但部分小孩依然有存在癫痫的可能,医生建议高热惊厥的宝宝在临床上还是需要密切观察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2020-05-13 20:16:40
  • 医学上以口腔测试的温度为例,所谓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度以上,而低热的范围是37.5度至38度。临床上小孩高热和低热的表现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高热时有些小孩身上滚烫而四肢末梢循环不良,指趾发冷或有花纹现象,这常常是外周血管收缩的缘故。而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临床上还好发于高热惊厥,而小孩低热则很少有惊厥的发生。小孩高热时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发热前有时会出现寒战,发热的过程中常常会伴有精神萎靡或面色难看等中毒症状,这说明高热和感染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小孩低热的临床表现则轻微的多,精神状态也很少受到影响,临床上低热多半见于慢性炎症或轻微的感染。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孩发热的高低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2020-05-13 22:03:3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