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2条结果

  • ,胆囊内胆汁向胆道排除胆汁减少,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另外胃肠道结构发生改变,使胆汁代谢以及胆汁的肠肝循环被打破,胆汁中胆汁、胆固醇、磷脂比例失衡,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胆囊收缩素的释放减少,胆囊收缩功能异常,也加快了胆囊结石的形成。减肥手术与胆囊结石有关,那是否需要在进行减肥手术的同时切除胆囊,国外学者认为,不推荐减肥手术行常规胆囊切除术。另外,近年来,针对减肥手术的研究发现,在行减肥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能起到预防胆囊结石生成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在施行胃旁路术减肥术后,对患者予以熊去氧胆酸和术后未给于熊去氧胆酸的两组进行比较发现,在行减肥术后未使用熊去氧胆酸的患者患胆结石的几率是使用者的
    赵刚 主任医师 2022-11-13 09:23:55
  • 加重。许多研究表明,腹泻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已经证明700多种药物与引起腹泻有关,如用于治疗高血压、感染、痛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失眠或泻药和抗生素的药物。2.3饮食有研究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与高胆固醇饮食有关,患者术后可能会降低对高脂肪食物的耐受性,因为胆固醇能够加速胆汁分泌,进而导致胆汁吸收和排泄障碍,最终导致腹泻。此外,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也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重要原因。本文选自:李瑞等,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与胆汁分泌节律及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联系原文链接地址: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与胆汁分泌节律及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联系-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9-26 09:59:03
  • 第四、常常是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行走过度之后引起。  但是往往中老年人的腿部不适没有描述的这么典型。因为交织在很多其它的原因在里面,或者是腰椎的不好或者膝关节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比如说有经验的静脉曲张的医生,会有这种感觉,是以静脉为主或者说是以膝关节为主,基本上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确实是以静脉曲张引起这种不适感为主的话,这是很好解决的。通过微创手术之后,绝大部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1-3个月,这些不适感包括的胀、沉重啊或者刺痛都会慢慢的消失。  但是刚才比较说的那种综合状态,做完术后下肢这种感觉会得到改善,但不是100%。如果患者下肢这种不适感,有静脉曲张因素
    钟若雷 副主任医师 2025-01-17 17:27:01
  • 症状需要警惕肝癌脊柱转移?如果患者本身有肝癌病史,最近又新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要怀疑脊柱转移的可能性。1.背部疼痛:肝癌发生脊柱转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痛,疼痛可以是钝性痛或间接性疼痛,疼痛程度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夜间休息时疼痛加重是骨肿瘤的特征性表现。2.神经功能障碍: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肿瘤破坏脊柱稳定性,造成神经压迫,会出现痛、麻、腿痛、腿麻,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3.恶病质表现: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如能早期干预,一般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如果病情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发展至肿瘤终末期,出现消瘦、贫血等肿瘤恶病质表现。三、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应该做哪些检查
    许炜 健康号 2020-12-01 19:29:00
  • 心脏射频消融术后,有些患者觉得各种不舒服,其实大部分没啥问题(主要是术后焦虑,见最后第四)。 在此,简单分析汇总常见原因和注意事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伤口相关,手术打针、穿刺的地方(主要是右侧大腿根) (1)恢复时间。静脉:术后3天左右就长好了(房颤患者术后抗凝力度大,大约需1周)。动脉:手术1周后长得比较结实。总体上,术后3-5天可以洗澡、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静脉的2周、动脉的1个月左右可以做剧烈运动。 (2)活动时,针眼附近有点牵拉感、胀感:常见。大腿根针眼皮肤下面,偶尔有个小硬结,花生米大小,稍酸痛,1-2个月可吸收消散。皮肤有时局部瘀青(房颤术后多见),不要热敷!观察
    程宽 副主任医师 2022-10-20 20:28:09
  • 马阿姨今年68岁,两年前走路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双腿有一种无力感,刚开始以为是自己走的时间太久,累着了,心想着坐下缓缓应该就没事了,也就没有很在意这个事情。后来,她在日常做家务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疲倦,乏力,有时候还站不住,腿部总是感到不舒服,困感尤为的明显,家人带着她在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但并没有查出来什么问题,为此,一家人也是很苦恼。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了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就想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问诊及查体,马阿姨的肌张力有轻度增高,诊断为帕金森病,王学廉教授建议先服用美多芭治疗,2周后复诊。听到诊断后,马阿姨很是震惊,对帕金森病也不是很了解,怎么也没有
    王学廉 主任医师 2024-09-29 16:58:39
  • 患者颈部胀不适两年了,近一个半月来症状加重,双上肢疼痛麻木难忍,没力气,连拿筷子吃饭都困难,经磁共振检查发现,颈6-7巨大椎间盘脱出于两个椎体的后面,脊髓和神经严重受压,手术采用前路微创的术式,通过椎间隙完整取出压迫神经脊髓的椎间盘(避免颈6、颈7椎体的切除),术程1小时、出血不到20ml,切口2cm,术后第三天康复出院,术后恢复满意,上肢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感觉恢复正常!术前颈椎DR片示:颈椎反弓,生理曲度消失磁共振:脱出于颈6、颈7椎体后缘巨大的椎间盘磁共振:脱出于颈6、颈7椎体后缘巨大的椎间盘磁共振平扫显示:脱出的椎间盘占满整个椎管,脊髓神经完全受压经小切口微创手术,通过间隙减压
    曹峰 副主任医师 2021-10-04 15:47:24
  • ,尽管这个治疗方法没能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但是已经深入人心。27年来童氏无创介入治疗通过自己努力让近2万例顽固性腰痛,坐骨神经疼痛,胀、麻木的患者毫发无伤的摆脱了数月,数年纠缠不清的痛苦和烦恼,让这些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在治愈这些患者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赠人玫瑰,留余香 2020.8.10
    童国海 副主任医师 2020-08-10 15:30:56
  • 根据结石中胆固醇的多少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胆固醇型(胆固醇含量大于70%)、胆色素型(胆固醇含量小于30%)、胆固醇及胆色素混合型(胆固醇含量30%-70%),据统计,临床上超过80%的胆石病为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70%-8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临床及研究发现,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术后或胃肠吻合术后、回肠末段疾病、溶血性贫血等疾病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脂肪肝脂肪肝及胆囊结石是临床上中两种常见病,且两者常合并存在,均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对2180例国家干部、教师、工人进行研究以分析脂肪肝与胆石病之间的关系,发现胆结石发病率在脂肪肝病人和非脂肪肝间有特别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03-09 09:57:16
  • 增生性瘢痕的局部药物应用在增生性瘢痕的早期------一般在皮肤外伤/术后3-6个月内,瘢痕隆起,颜色红,质地硬,往往有痒或刺痛(图1),如果没有严重影响功能(比如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一般考虑非手术治疗为主。 部分增生性瘢痕早期进行非手术治疗,甚至可以后期不需要手术干预。 目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包括: 1.局部激素/中成药涂抹治疗 注意这里激素涂抹式局部皮肤用药,常见的药物(排名无先后且不需全部使用)包括 1)康瑞保软膏(复方肝素钠尿素凝胶):主要成分是洋葱提取物、肝素钠、尿素钠等,主要能抑制瘢痕的增生和抗炎(这里的抗炎不是指我们平时常说的化脓,而是瘢痕发红的炎症免疫细胞) 2)积雪苷
    周仁鹏 主治医师 2023-05-04 19:41:0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