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2条结果

  •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范畴。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属于焦虑情绪的一部分。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质为强迫症。强迫症的特点是会经常反复多想、重复行为,想控制不去想、不去做,但是做不到而感到痛苦,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有很多强迫症的患者曾这样描述:“当强迫袭来时让自己很崩溃,不知该如何面对。”没有经历过强迫症的人可能感觉不到强迫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理解强迫症患者为什么会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就算是重复这些行为非常痛苦也不会停下,因为强迫症控制的是你的思想,能让你产生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些想法,心里就像装了个探照灯一样
    高小宁 副主任医师 2023-07-13 14:28:17
  •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那么,当我们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该如何正确就医?首先——在初步了解强迫症核心症状后,首先应先问自己:①是否符合诊断?即:是否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②是否明显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若均符合,应抛开心理负担,抛开病耻感,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系统的规范治疗。若是并没有引起明显痛苦或妨碍活动,或事件上并未达到诊断标准,但这些强迫症状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仍建议到医院就诊,在未达到诊断标准时,医生会针对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
    高小宁 副主任医师 2023-07-03 10:56:21
  • 我曾经听到,我听到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母亲对着父亲说,都是你,从小怕他受伤,怕他受欺负,过度保护,才导致孩子今天这个样子,强迫症都是你造成的?那么我们说,强迫症从何而来,跟父母教养有没有关系?到底有多大关系呢?如有强迫症如何处理呢?强迫是一种对规则的服从,安全的规则,干净的规则,正确的规则,借此我们可以逃避不洁感,不安全感和犯错,其实,规则对内心的强迫还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预兆式的恐惧和行为后的自责。这两者非常矛盾,前者说你不这样就不行,天会塌的;后者说你怎么能这么做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父母给孩子订了一堆规则倒不是很要紧,但是如果父母在做出一个行为后反复纠缠不清,那就比较麻烦一些。如果他们能
    王兴 主治医师 2019-10-08 05:06:58
  • 关于这种病症定义和症状强迫症OC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清洁、检查、计数或囤积。这些行为是不理性的、令人痛苦的,而且极难克服。OCD是一种会持续一生的潜在致残病症。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OCD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对一部分人来说,OCD症状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焦虑和痛苦。严重的OCD症状会非常耗时并且影响到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或学习的能力。诊断只有经过培训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才能诊断OCD患者。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一种
    胡小吾 健康号 2022-03-26 16:07:58
  • 目前抽动症临床上分为三个不同的亚型,即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及妥瑞综合症(TS)。临床治疗总的原则:1短暂性抽动障碍,以心理行为干预为主。特殊的情况,如病情进展快,症状比较明显,也可以用药物治疗。2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抽动比较频繁和广泛,如果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影响比较大,可以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3妥瑞综合症(TS),病情往往比较重,有多发性抽动,包括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而且多伴随有心理行为问题,对孩子社会功能损害比较重,这种类型需要尽早使用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孩子的社会功能,更需要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同时家长要了解孩子有无
    陆小彦 主任医师 2022-04-25 19:48:30
  • 担心,总担心孩子吃得不够多,往往会延长喂食时间,或者采用强迫进食或用玩玩具、看电视等方式诱导孩子进食,从而导致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增加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 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为突出,儿童营养状况仍有待改善。有关部门重视应定期检测当地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加强营养知识的宣教,提高家庭成员健康知识水平;重视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健康号 2024-02-01 20:27:35
  • ,抑郁可能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3. 易怒和冲动:孤独症儿童可能因沟通困难、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对某些刺激的过度反应而表现出易怒和冲动行为。他们可能经常发脾气、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4. 强迫行为和刻板行为:许多孤独症儿童有强迫行为和刻板行为的倾向,如反复进行某些动作、坚持固定的程序或物品的排列方式。这些行为可能与他们试图理解和掌控周围环境有关。三、应对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的策略1. 理解和接纳: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理解和接纳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家长和照顾者需要了解孩子的情绪体验与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使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2. 建立
    生长发育 健康号 2024-01-17 22:36:01
  • 2.焦虑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3.情感淡漠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
    胡小吾 健康号 2022-10-15 09:19:17
  • 2.焦虑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3.情感淡漠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
    胡小吾 健康号 2022-03-09 09:34:33
  • 2.焦虑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3.情感淡漠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
    胡小吾 健康号 2022-08-10 09:16:4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