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6条结果

  • 1.什么是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  胃肠道血管畸形是引起急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血管扩张症、血管发育不良、动静脉畸形等,常是黏膜下血管本身异常,也可是某一系统性病症或综合征的表现之一。通常情况下血管躲在肠道粘膜的保护之下,正常的进食以及排便过程不会导致其出血,但部分畸形生长的血管有时会突破肠道粘膜的保护网,在进食较难消化的食物,或者长时间腹腔压力增高(比如便秘、重体力劳动等)时破裂,产生反复的消化道出血。  2.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如何诊断?  诊断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的消化道出血,首先要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等常见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出血。其次,需
    黄厚章 2017-03-17 09:34:05
  • ,Marathon微导管的近段极易反复凸向粗大的大脑中动脉,失去对远端的支撑力。 9、单臂对术者的要求更高 10、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动脉的超选极易损伤血管,出现意外。此时,对术者的超选技术要求更高。 二、治疗过程 午夜,最终克服种种困难,Marathon到位,手推造影:犹如大江里扔了个石头,造影剂瞬间消失,提示流量极大,多个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时隐时现,危机四伏。 栓塞过程中少有不慎,极易继发出血。多次手推造影,调整好最佳位置,抓住时机,几乎全歼过路性供血,瘘基本消失,引流静脉血流明显减慢,以至于近乎淤滞,达到一次性次全栓塞的目的。 三、随访和下一步计划 一个月后复查头颅MRI,发现畸形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3-05-05 18:23:27
  • 33岁安徽小伙子,头痛伴发作性癫痫一个月。诊断:右侧额叶血管畸形。 目前,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保守观察;2、手术切除;3、血管栓塞;4、放射治疗。不同的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合适呢?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既不能听天由命,消极观望;也不能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天外飞仙除外)。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每种方法的优点,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用微创介入的方法先把一个大的病变或者流量大的病变慢慢变成一个体积相对小、流量相对低的病变,然后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静脉入路的方法一举歼灭病灶可能是一种相对更为稳妥安全的办法。 这个年轻患者,年龄小,一切才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2-10-28 19:20:02
  • 。图7:术中的血管荧光造影可用以确认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成功断开。阻断后脊髓圆锥背侧迂曲的引流静脉在动脉期不显影(黑色箭头),而离端后的动脉化的引流静脉(蓝色箭头)变成蓝紫色。如硬膜切开后未发现明显动脉化的引流静脉,笔者会检查术前所怀疑的神经根四周,如仍无法发现,则可行侧位X光以确认暴露节段是否正确。正如上述所提及,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可用来检查附近 静脉的早期显影。髓周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切除髓周动静脉瘘或畸形即使在硬膜切开后也不易识别,切断齿状韧带并进一步采用缝线牵拉旋转脊髓/圆锥会暴露腹侧或侧方的病变以及前方供血的血管畸形。脊髓的轻微旋转需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在分离操作中,断开供血动脉前避免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2021-08-11 16:39:18
  • 上述所提及,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可用来检查附近 静脉的早期显影。 髓周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切除 髓周动静脉瘘或畸形即使在硬膜切开后也不易识别,切断齿状韧带并进一步采用缝线牵拉旋转脊髓/圆锥会暴露腹侧或侧方的病变以及前方供血的血管畸形。脊髓的轻微旋转需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 在分离操作中,断开供血动脉前避免损伤瘘口附近扩张的引流静脉。当近端马尾被血管畸形或瘘所累及时,全切病变往往十分困难。在这些病变中,将病变去动脉化以及电凝萎缩引流静脉即可(原位闭塞技术)。 当处理脊髓前方或后方单支动脉供血的动静脉瘘时,可用临时阻断夹阻断可疑的供血动脉和瘘口,用术中荧光造影来进一步确认。伴行的正常脊髓血管也可同时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2020-05-04 23:34:49
  • 硬脊膜动静脉瘘主要指一组获得性病理血管畸形,其特征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 尽管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发现其与颅内硬脊膜动静脉瘘明显不同。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主要由于静脉血栓和侧枝血管生成直接连通动静脉有关。关于颅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详细内容,请查阅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章节。 脊髓血管畸形分类     类别     描 述     I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S)(曾被称为蔓状静脉瘤):通常位于神经根袖套处,引流至脊髓背侧软脊膜表面单一迂曲静脉     II     脊髓动静脉畸形(曾被称为蔓状动静脉瘤),以真性髓内血管巢和软脊膜下的动静脉分流为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2020-05-04 23:36:08
  • 患者女,48岁,广西人,定居海南,自觉双下肢发力发软、麻木、无力,伴有小便困难,大便便秘一年余。在当地大型三甲医院检查胸腰椎MR提示脊髓背侧增粗迂曲血管影,脊髓水肿,高度提示脊髓血管畸形可能。在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脊髓血管DSA造影阴性,没有发现异常。症状逐渐加重,来到我院门诊已经坐上轮椅了,患者痛苦不堪。 为积极挽救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戴大伟副主任医师团队第一时间收治患者入院,行全脊髓血管DSA造影明确左侧髂内动脉分支动脉供血的S1-2骶管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术中准确找到SDAVF瘘口及引流静脉术后复查DSA,SDAVF瘘口以及引流静脉完全不显影,患者双下肢肌力和感觉有很大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2021-09-18 23:09:25
  • 本人不久前发表在权威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陈功 主任医师 2021-04-30 22:03:41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挽救性手术(emergencysalvagesurgery,ESS)对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medullaryspinalcavernomas,ISC)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个中心39例经手术治疗的ISC纳入分析: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45.8±13.5岁(17岁~66岁),病程从2天~20年(中位数10天);其中急性进展27例(69.2%)和慢性反复发作12例。ISC位于颈段11例、胸段22例和腰骶段6例。采用改良的Aminoff-Logue(mAL)评分和等级来评估脊髓神经功能。结果术后均病理确诊及复查均未见残留或复发。在27例进展型ISC中,15例采用了ESS,术后12月,13例(86.7%,13/15)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明显好于非ESS手术组的33.3%(4/12)改善率(2=8.132,P=0.004)。在所有39例患者中,术后64.1%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无加重患者;颈段部位预后较好(c2=4.785,P=0.029),而腰骶段恢复欠佳(Z=9.304,P=0.01);功能恢复与性别、年龄、术前mAL评分以及病灶大小、横径比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显微外科切除症状型ISC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急诊进展型ISC中,ESS能改善显著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关键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急诊挽救性手术;预后
    陈功 主任医师 2021-04-30 21:59:31
  • SDAVF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大约5:1,病程较长,一般2-4年或更长,较少出血。非常容易被误诊,甚至误治。主要由于脊髓表面和内部静脉高压,引起脊髓充血和瘀血产生症状。 该疾病有以下几个特点:1.症状为慢性、进行性加重:多为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大小便功能、性功能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往往早于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晚期出现,且最难恢复;3.SDAVF供血动脉细小,来源于硬脊膜血管,脊髓前后动脉不参与供血;4.SDAVF瘘口小,多位于硬脊膜后外侧(硬膜内层),直径150-200微米;5.根静脉引流,向头尾两端引流,静脉粗大,且动脉化。 最近连续做了几例SDAVF(包括骶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2021-01-19 15:36:2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