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8条结果

  • 淋巴水肿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 淋巴水肿的病因分类众多,兼顾病因及临床类型,主要分为原发性及继性两大类。原发性淋巴水肿大多是淋巴管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缺如等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根据淋巴管造影,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 ①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 ②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和淋巴管小而少; ③淋巴增生,伴淋巴结和淋巴管大而多,时有扭曲和曲张。其中淋巴发育不全十分罕见,常见于先天性淋巴水肿。早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或年轻妇女,于月经期症状加重,故推测病因
    赵子仪 2017-03-23 10:13:19
  • 淋巴结----食管、胃; 右锁骨上淋巴结----气管、胸膜、肺; 腋下淋巴结----躯干上部、乳腺、胸壁; 腹股沟淋巴结----下肢及会阴部。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有很多种疾病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主要是由于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癌肿转移、淋巴组织肿瘤引起,还有一些少见病。   1、感染: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在局部发生感染时,周围的淋巴结收到信号,开始增生,以对抗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有些人增生的比较厉害,就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一般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有游离感,急性期可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
    赵子仪 2017-04-07 10:15:19
  • 目前明确的因素是张力,伤口或创面愈合后长期张力刺激,会导致瘢痕变宽,刺激瘢痕增厚增生等表现。关节周围活动度大,皮肤或创面愈合后常受到持续的较大张力,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或挛缩。瘢痕形成的内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瘢痕的形成是由于机体炎症反应,胶原的合成与降解不平衡、异常粘多糖的出现以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所造成。此外,增生性瘢痕中淋巴回流减少,局部水肿,可导致瘢痕的肥厚。瘢痕形成是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当机体组织特别是皮肤组织受到一定深度的损伤后,创面先出现炎症反应,白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并合成大量的胶原和基质
    易磊 副主任医师 2022-03-05 21:46:24
  • 回流受阻,淋巴液在皮下组织集聚。轻度水肿呈凹陷性,抬高患肢可减轻或消失,皮肤无纤维化样损坏;继续发展积聚的淋巴液所含蛋白浓缩,皮下纤维增生,脂肪硬化,皮肤出现增厚、粗糙、坚如“象皮”。引起淋巴水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西医病因病机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晰,淋巴梗阻学说较为成熟,由于手术过程中切断或破坏淋巴管网,促使淋巴液和血液回流不畅,间质蛋白质的浓度随之升高,而使胶体渗透压差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量增多,最终导致淋巴水肿。近年来,淋巴泵功能衰竭假说被提出。该假说认为,由于患者的淋巴泵功能储备先天不足,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加重了患者上肢淋巴泵的负荷,如果患侧
    付晓伶 主任医师 2021-05-20 21:24:40
  • “工程兵”,构建起坚固的屏障,防御外来的细菌、病毒等;还可以发挥免疫稳定作用,作为“巡逻兵”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一旦启动了战斗,淋巴结就会发生形态结构及血流灌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比如发热、浅表肿块、局部疼痛等。超声检查到淋巴结请不必惊慌,正常淋巴结在超声报告上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做出提示,或者也可以写未见异常淋巴结,无需纠结超声医生的表述方法,对正常提示的淋巴结也不要焦虑,保持正常规律饮食作息即可。而对于异常淋巴结,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1)看大小:正常淋巴结呈细长或椭圆形,超声测量长短径纵横比越大,恶性可能性相对较小。(2)看结构:炎症、反应性增生等病变可能引起
    童仙君 主任医师 2020-05-09 13:10:36
  • 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成为大肠癌的癌前疾病。 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瘤样息肉(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等等类型。 结直肠息肉分类: 1、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多分布在远侧大肠,一般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基本不发生恶变。部分可以自行消失。 这可以解释临床上有人曾经做肠镜发现息肉,但是半年或者一年后复查,却消失了。 2、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肿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很少发生在儿童,男性略多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0-04-16 08:10:31
  • :鼻黏膜、气管支气管干燥、滤泡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中叶综合征。 2、肺实质病变:间质性肺病变:如NSIP、 OP、UIP、LIP、DAD,弥漫性间质淀粉样变、淋巴细胞性肺泡炎、大疱性肺病等。 3、恶性病变:肺淋巴瘤。 4、肺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 5、胸膜病变: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6、其他病变:呼吸机功能紊乱(肺萎缩综合征)、假性淋巴瘤(结节性淋巴样组织增生)。 一、气道疾病 原发性SS累及气道时,其病理基础为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腺,可累及整个呼吸道,从鼻腔到细支气管和肺泡。上呼吸道累及表现为干燥、结痂、鼻出血、反复
    王智刚 主任医师 2019-12-28 15:14:41
  • 胆固醇性沉积、是否合并非典型增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数目、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术后生存期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3.随访:术后每3~6个月于门诊复查腹部B超,失访3例,全组随访率90.32%。结果:1.一般临床表现:19例(61.29%)表现为右上腹痛腹胀,其中2例伴黄疸,1例偶见饱食后右上腹短暂隐痛;其余12例(38.71%)无明显寒战、发热、呕吐及恶心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术前3例CEA轻度升高,4例CA125轻度升高。单发病灶25例,其中体部18例、底部2例、颈部4例、体部近颈部1例;多发病灶6例,2个病灶5例,3个病灶1例。3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伴胆固醇沉着症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05-11 17:13:07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恶变、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转移这五个过程。  1、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恶变  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向恶性转化。  2、癌前病变  乳腺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但还不是癌。  3、原位癌  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没有侵袭和转移能力。  4、浸润癌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形成肿块。  5、转移  浸润癌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等,形成转移瘤。  一般在原位癌及以前发现,能
    赵华栋 副主任医师 2024-12-06 18:05:04
  • 息肉摘除时发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形态学特点:临床上根据肿瘤形态分为三类:息肉样型、溃疡型、扁平型。T1 期的息肉样型和溃疡型肿瘤扩散仅局限于黏膜下层。扁平型是最近被发现的一种,特点是仅有轻微的凹陷或隆起的黏膜下层扩散,通常体积都 1 cm ,伴有薄而疏松的肌肉黏膜组织。除了上述三型,还有其它亚型,如巨大附着型肿瘤(又称侧方扩散型肿瘤) ,需要特殊的治疗。组织学特点:根据术后样本组织学表现分为息肉样增生和非息肉样增生。息肉样增生型的肿瘤表现为多基因改变,如K2ras 突变;而非息肉样增生型则无此变化,显示它在结直肠癌的起因上可能通过另一条途径。诊断: T1 期肿瘤很少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T1 期
    王振宜 主任医师 2018-07-24 22:20:24
1 2 3 4 5